近期,药食同源行业迎来多重利好,政策支持与市场创新形成共振,推动产业向规范化、多元化方向升级。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(2025-2030 年)》明确提出,加快开发特殊膳食用食品,扩大食药同源品种范围,发展中医药膳产业,强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营养供给。政策红利下,企业加速布局,地方政府积极响应,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。
东阿阿胶 2024 年年报显示,其营收同比增长 25.57%,通过 "中药 + 食品" 模式推出即食阿胶冻干、燕窝等滋补产品,保健品子公司营收达 7.5 亿元。伊利与百年药企同仁堂达成战略合作,首发 7 款药食同源新品,将猴头菇、红参等成分融入乳制品,探索精准营养市场。昆药集团与日本玛鲁哈日鲁株式会社合作,推进介护食品本土化适配,拓展老年慢病营养领域。
湘西州组织民营企业与吉首大学药学院开展 "校企同行・药食同兴" 对接活动,依托当地卷丹百合等道地药材资源,计划开发 "湘西有礼" 系列健康产品。成都糖酒会首次设立药食同源专区,集中展示低 GI 食品、药膳等创新成果,老金磨方与臻草特膳科技共建研究中心,围绕原料配方与工艺技术开展攻关。
尽管市场规模快速扩张(2024 年电商渠道销量同比增长 27.7%),但行业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。目前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已动态调整至百余种,但添加剂量、加工工艺等缺乏统一标准。四川大学张立实教授指出,过量添加可能引发安全风险,需参照药典制定食品标准。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建议建立负面清单制度,加强安全性评估,实行动态管理。
无锡市出台政策,将特医食品纳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,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。AgeClub 与惠源集团合作打造长三角银发经济创新中心,聚焦老年营养健康。凯西中国联合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启动老年呼吸健康科普行动,覆盖全国养老机构。
随着 "治未病" 理念普及,药食同源产业正从传统滋补向精准营养转型。政策引导下,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与合规发展间找到平衡点,通过标准化建设与产学研协同,持续释放大健康市场潜力。